



近日,在2025中國民航技術裝備及服務展上,中國電科各成員單位集中展示了智慧空管、智慧機場、智慧低空、智慧氣象等方面的最新成果。
打造空中交通管理的“智慧大腦”,中國電科全面參與全國流量管理系統、智慧空管運行概念及典型場景等民航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打造首套民航領域流量管理工作平臺,為全國75%空域提供管制服務?,F場,中國電科展示的NUMEN-5000空管自動化系統綜合運用基于云和虛擬化、智能監控運維、基于AI的語音模擬訓練,以及面向四維軌跡運行應用等核心技術,提高自動化系統架構與資源利用率、系統敏捷性,提供敏捷的系統運維、故障響應預判和冗余。塔近一體模擬訓練系統可實現機場、空管協同訓練,滿足地面、塔臺、進近、區域多角色聯合訓練需求,為管制員技能提升提供全方位仿真模擬培訓環境,滿足各類管制單位需求。自主研發的?空管一二次合裝雷達?、空管?二次雷達?、?場面監視雷達,憑借高精度探測能力,顯著提升復雜空域下的航班調度效率。
為航班氣象服務保障提供智能支撐,中國電科展示了測風、測云、測雨全譜系氣象雷達裝備,以及?機場集成化氣象預報業務平臺。自主創新的大型相控陣天氣雷達處于民航氣象領先地位,全國首部C波段相控陣天氣雷達在北京大興機場投入業務化運行,首部S波段雙偏振相控陣天氣雷達在廣州白云機場完成架設。自主創新的?機場集成化氣象預報業務平臺?依托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,提升航空天氣預報預警能力。
搶抓低空經濟發展機遇,中國電科展示的“天牧”低空飛行服務保障系列產品則包括省級低空飛行管理平臺、市級低空飛行服務系統、運營服務保障平臺、起降場服務管理平臺以及通用航空系統等,為各類用戶提供航線規劃、飛行安全控制、運行監管情報服務和有人/無人協同等整體解決方案。天空變得越發“忙碌”,對氣象服務也提出了更高需求,自主創新的低空氣象保障服務系統采用分層式架構設計,圍繞“觀測即服務”的理念,構建從觀測、預報到服務的精細化低空氣象保障整體解決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