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編者按
歷史川流不息,精神代代相傳。今年是“東方紅一號”衛星發射55周年,為弘揚“兩彈一星”精神,回首難忘歲月的電科往事,特策劃推出“功勛記憶”欄目,常溫奮斗歲月,凝聚精神力量。今天一起重溫15所馬泉林的故事。
馬泉林,1940年10月生,研究員級高工,原15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,參加了331工程任務,負責240機存儲雙系統的設計研制,1984年榮獲電子部“331工程”一等功。
“'兩彈一星'精神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,是為完成國家任務而不斷奮斗、攻克難關的精神。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科研工作者對技術的追求和突破上,更體現在他們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堅定信念和不懈努力上。”
——馬泉林
“從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到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,再到中小型計算機,從‘兩彈一星’工程到‘三抓’工程,再到載人航天工程,處處烙下了15所的深深印記,振興民族計算機是我們一輩子的奮斗目標?!痹袊娍?5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馬泉林講起那段保障“兩彈一星”的奮斗故事,依然充滿激情,始終用他們那一代人的事跡,激勵新時代青年科研人員勇擔責任、攻堅克難,為強國強軍事業奮斗終身。
邊學邊研邊干,打破國外封鎖
1959年年底,馬泉林從南京無線電工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畢業后,來到正在籌建的15所工作。他從技術員做起,幾十年如一日一直耕耘在中國計算機行業,堅守在國防現代化及國民經濟重大信息系統工程建設第一線。
1956年,“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”吹響了向科技進軍的戰斗號角,1958年10月,國家下達了建設15研究所的任務書,1959年,按邊籌建、邊科研的方針,15所開始了第一臺計算機113機的研制。
圖注:工作人員在調試第二代計算機插件
當時國內真正接觸過計算機的人才寥寥無幾,加上國外技術封鎖等困難,在沒有資金、沒有技術、沒有人才的情況下,15所科研人員日夜奮戰、刻苦鉆研。“沒有任何現成的設備,實驗室電源缺乏就自己動手做,元器件也是自己去市場采購和測試,計算機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完全嶄新的領域,一切都得從頭開始。沒有技術,我們就邊學邊干,沒有經驗,我們就反復做實驗,直至成功。”馬泉林介紹說,他們一邊“消化”少得可憐的技術資料,一邊開展軟硬件設計、模型試驗和整機調試,在經歷一次次失敗和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之后,終于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113機,其運算速度1500次/秒,存儲容量1024字,翻開了15所研制計算機的篇章。
1964年3月4日,國防科委第十研究院下達研制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任務,時任總工程師陳力提出“可靠性第一、質量第一”思想,并專門成立“可靠性研究小組”,為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108乙機打下了良好基礎,為后續該機型支撐完成“東方紅一號”衛星發射精準監測做好支撐。
圖注:馬泉林在對存儲器進行自檢
108乙機作為測控系統的核心設備,必須解決實時控制處理問題,運用中斷技術,才能完成多任務、多用戶實時處理任務。如何響應實時中斷,中斷后又能正確返回,是系統設計的一個難點。科研人員通過不斷查找資料和深入分析,找到了有關中斷的斷點保存與恢復辦法,保證了程序的實時中斷與返回,實現了計算機的實時數據處理和控制功能。計算機運行速度提升也是研制過程中面臨的技術難題,參研的同志們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,團結奮戰,通過不斷改進邏輯電路、全字長存儲器、機柜結構等,最終使運算速度得到了提高,滿足當時復雜的科學計算和數據處理需求。
“108乙機性能樣機從下達任務到完成全部調試任務,只用了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間,這在當時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。機器相當穩定可靠,極少維護,軟件人員使用相當滿意?!瘪R泉林介紹說?! ?/p>
任務就是命令,責任重于泰山
“‘兩彈一星’精神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,是為完成國家任務而不斷奮斗、攻克難關的精神。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科研工作者對技術的追求和突破上,更體現在他們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堅定信念和不懈努力上?!被貞浧馂椤皟蓮椧恍恰惫こ虋^斗的歲月,馬泉林仍覺得熱血沸騰。
1968年,108乙機全套設備被運往試驗基地場區進行測試,場區測控站在茫茫戈壁灘,除了胡楊、紅柳、駱駝刺外就是那一座座沙丘?!澳菚r需要自己動手搭帳篷,戈壁灘氣候變化多端,晚上蓋兩床被子還打哆嗦,到了白天又熱得汗流浹背,大風也經常把帳篷掀開,用水也采取分配制?!北M管氣候惡劣、生活條件十分艱苦,大家依然堅定“一定不能退縮,一定要完成任務”的信念,只希望自己研制的產品能早日在戈壁灘上“開花結果”。
圖注:108乙機
功夫不負有心人,1970年,108乙機順利保障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“東方紅一號”成功發射?! ?/p>
在“兩彈一星”精神感召下,15所老一輩科研人員先后參與了718工程、巨浪工程、331工程等,大家克服深山溝里地勢高、水質差、消化不良等困難,始終兢兢業業,晝夜不停倒班,順利保障1984年4月8日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試驗通訊衛星“東方紅二號”成功發射;1982年10月成功保障巨浪工程1號導彈水下潛射試驗任務......
“15所老一輩科研人員為了強國強軍的目標艱苦奮斗、砥礪奮進,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,有些同志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,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!”馬泉林意味深長地說著?!?/p>
如今,強國強軍的接力棒交到了新一代年輕科研人員手上?!吧甏蠛脮r機,要爭做‘兩彈一星’精神的時代傳人,瞄準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,堅定信心、潛心鉆研、自主創新,為國家繁榮富強作出更大貢獻?!彪m已退休,馬泉林仍不忘鼓勵后輩們刻苦鉆研、磨礪意志,為我國計算機事業奮斗終身。